比特币怎么挖出来的(比特币怎么挖出来的?2013)
关于比特币?
比特币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但是已经可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本质上,比特币就是一种通过特定的程序经过大量运算产生的数字货币。
2008年一个网名为“中本聪”的人提出“比特币”的概念。2009年,全球首款比特币算法软件出现。接入网络的电脑只要运行软件,完成运算任务,就能获得一定数目的比特币。不过,软件会自动控制任务的难度,以此保证比特币的产生速度。现存比特币数量越多,获取新的比特币难度就越大。据估算,到2140年,比特币总量将达到上限——2100万个。
在神秘的比特币世界,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环节——“挖矿”。顾名思义,就是像挖矿一样去“挖”比特币,“矿机”聚集地也因此被称为“矿场”。作为目前虚拟货币中的“领头羊”,比特币声名在外。而在比特币的产出环节,比特币“矿场”如何运转,盈利情况如何?外界尚难知晓更多。
实际上,比特币“矿机”24小时不停地进行哈希碰撞,是为了争夺区块链的记账权。谁记账,最新生成的比特币就奖励给谁,这就是“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最初的设计。
简单来说,比特币产业链发展到现在,目前分为产出环节(比特币“矿场”和矿池),交易环节(交易所),储存流通环节(比特币钱包)和最后的使用环节(各种应用)。一般而言,“矿场”挖出的币都会先储存起来,再在市场上择机卖出,这也是“矿场”最根本的盈利模式。
电费占经营成本六七成
展开全文
偏执君调查得出,目前乐山市最大的“矿场”,四个机房里摆放着超过5800多台比特币矿机,拥有40多个P(petahashes)的算力,每天能“挖”出近27个比特币。按照当前比特币市价折算,该“矿场”一天产值近20万元。
不过,在这20万元背后,“矿场”也有很大的成本支出。经营一家比特币“矿场”,每个月最大开支是电费,占到经营成本的六七成左右。与之相比,人工成本、宽带费、场地费开支等相对较少。例如,矿机运转需要高速网络,“矿场”接入了三条宽带专线,仅年费就要5万多元。
目前,大型“矿场”1个小时能用掉7000度电,24小时用掉16.8万度电。若按照每度电0.4元的行业均价计算,“矿场”一天的电费成本为6720元,一年电费将近245万元。
当然,“矿场”主最初搭建机房时、布置散热系统、购买矿机费用都不菲。
“矿场”盈利情况的“晴雨表”
每个“矿场”都有自己的交易风格。由于币价波动,每个“矿场”选择变现时机不同,取得收益也不一样。有一些“矿场”,每月除还掉必要电费开支外,其余的比特币一般都会存着,那么这个公司选择的策略是长线投资。
币价也是最真实的行业景气指数。在2013年比特币的风光时刻,每枚币最高达到8000元。那时候每度电虽高达七八毛,“矿场”也能活下来。而且币价高,矿机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而到了2015年初的行业低谷,每枚比特币价格一度跌到900多元,很多“矿场”公司一夜之间就倒闭了,市场极其惨淡。
影响“矿场”营收的另一个因素是记账奖励递减。按照中本聪的算法,比特币每隔4年会发生一次产量减半。与之相应,“矿场”挖出的币大幅减少。最近一次产量减半发生在2016年7月,下一次减半将发生在2020年左右。不过,由于减半时间可以预测,“矿场”都会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在比特币产生初期,比特币非常好“挖”,普通电脑CPU就能完成,只需下载软件就可以自动“解题”。由于每天产出区块数量固定,随着币价上涨,“解题”的人越来越多,挖币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与之相应,全球的算力增长越多,币就越来越难挖。不过,挖出的单枚币价也极有可能上涨。
“矿场”的收益高低,受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总体而言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如果维持目前的行情不变,投资一台比特币矿机,可能需要八九个月才能回本。
(不过,与传统行业相比,将近1年就能回本的生意,已很难得。)
今年年初,已诞生8年的比特币价格站上新高点,在1月5日一度达到8895元。随着央行进驻国内三大交易平台“约谈”,比特币闪崩随即开始,1月10日数据显示,币价一度跌至6347元。1月11日,一度跌至5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