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宣布花呗借呗大规模关闭(马云大规模关闭蚂蚁借呗)
小储(天方燕谈作者)
辞旧迎新之际,阿里的上空似乎并没有吉星高照。2018年元月前面未到半月,阿里已经被监管部门约见了两次。
年初时,支付宝公布了一年一度的用户“个人账单”,在账单首页中,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并且已经帮用户选择好了“同意”,而协议条款内容则涉及“你允许芝麻信用收集你的信息”。对此,一位律师发布了微博,诟病了此举可能带来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随后,央视采访,新华社发文,直指支付宝的这一举动涉嫌侵犯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用户资料存在被泄露的风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约谈了支付宝和芝麻信用的有关负责人,责令其对支付宝平台进行全面排查、专项整顿。
其后,就在1月9日,央行又约谈了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的相关人员,就支付宝、蚂蚁金服涉及的“高杠杆”融资带来的高金融风险进行了排查。
如果说,上一次关于“支付宝年度账单”的事,网信办的约谈严重性还不足以担忧的话,那么这次可是央行央妈亲自主持的约谈,严肃而认真,且火力十足。会面后,蚂蚁金服ABS产品暂停发行,据业内人士预计,在蚂蚁金服降低杠杆水平之前不会再发行ABS产品,而此次ABS暂停,也使得部分支付宝用的“借呗”功能被关闭!
这一次,蚂蚁金服到底怎样惹怒了央妈的?被央妈“罚站”的结果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用户?蚂蚁金服的前景到底是乐观抑或悲观呢?
一,难怪央妈怒,无本买卖还高杠杆
先看看这次蚂蚁金服被禁的ABS产品到底是什么概念。
展开全文
首先,ABS是一种融资模式;其次,这种融资方式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最后,这种融资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实现的。
具体到蚂蚁金服,ABS的实现途径就是:
第一步:蚂蚁金服以借给用户的钱为依据,作一份借款凭证给交易所,证明可以通过这些钱获得稳定的收益。
第二步:交易所拿着这个凭证去发行证券,而这个证券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
第三步:证券卖出的收入又归蚂蚁金服。而交易所发行的这个证券,就叫资产支持证券,也就是一个ABS产品。
再揉碎掰开点来说,就是蚂蚁金服把借给最终消费者的钱,通过ABS证券化变成产品之后,又卖给了另一拨人,然后因为这个产品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交易,蚂蚁金服就相当于做起了无本生意。
真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如果不是这次“借呗”被关闭而勾起了人们的求知欲,人们竟不知道,这种空手套白狼的金钱游戏就是当下现金贷的最主要盈利模式。
然而,这种买卖虽然说起来不太体面,但毕竟是一种合法的金融模式,为什么会被监管约谈呢?原因就在于蚂蚁金服的杠杆实在太高了,杠杆越高,资本风险越大。
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和“借呗”只有38亿的注册资金(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亿,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亿),按照规定可以放大2.3倍,也就是可以做87.4亿的生意。但是目前,蚂蚁金服的放贷规模高达3000亿,消费杠杆接近80倍,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所以,央行作为国家机构,从国家资本和投资安全的角度考虑,必须要出手干预。
数据显示,“借呗”通过发行ABS产品,达到了缩小贷款规模、缩减资产负债表,和杠杆率表面合规的目的。也就是说,蚂蚁金服用ABS产品作障眼法,制造了一种假象,在其披露的利润表中,“借呗”通过“投资收益”计入了ABS为蚂蚁金服带来的数十亿巨额利润。
根据“借呗”公开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第三季度,蚂蚁借呗资产总额为219亿,前三季度利润却高达45亿元,甚至超过了8家已经上市的商业银行。
据蚂蚁小贷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显示,其营业收入2014年为10.9亿元人民币,2015年为30亿元,2016年为38亿元,2017年1-9月份为69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2014年的7倍。
而蚂蚁小贷2014年净利润为5亿元;2015年为9.7亿元;2016年为19.2亿元,2017年1-9月则为44.9亿元,三年间净利润增幅约9倍。
这么耀眼的数字,央妈能不觉察吗?都无本生意了,还加用这么高的杠杆,你让央妈怎么能平心静气地看你装逼看你飞啊!
二,主动降杠杆,措手不及一地鸡毛
阿里系企业有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知错就改。不管是面对公众的质疑,还是面对官方的批评,其低头认错的速度,和悔过道歉的诚意,经常能让发难方因感动而内疚。
这不,央妈一动真格的,蚂蚁金服就马上拿出了态度和行动。马云的慷慨大度、为国分忧可是企业家中有名的,只要国家有需要,会将支付宝随时上交国家的他,遇到这点事还会抵触、犹豫吗?于是,我们很快就看到了蚂蚁金服的诸多调整。
其一,芝麻信用(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终止了与部分不合规现金贷公司的合作;其二,主动撤回了已经注册好的ABS产品的发行;其三,为两家小贷公司“花呗”和“借呗”大幅增资;其四,关闭了部分用户的“借呗”账户,并下调了部分账户的额度。
实际上,在暂停了ABS之后,降低杠杆无疑变成了2018年开年蚂蚁金服工作的重点。但若要降低杠杆,蚂蚁金服要做的远不止于上述的寥寥几项。
1,资本投入大幅增加
据传,蚂蚁金服已经向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和“借呗”)增资,由38亿元提高到了120亿元,但根据预估,未开还须增加资本投入。
2,放贷额度适度收紧
在去年ABN(资产支持票据)计划叫停后,就已经有很多用户的“借呗”被关闭了。在此次被央行约谈后,更多用户遭遇了“借呗”被停、或者额度提升困难,未来还会有更多用户有此遭遇。
3,放贷门槛相应提升
新用户申请开通“借呗”的难度也加大了。芝麻分的高低将不再作为唯一标准,有些用户即使芝麻分达到800也开通不了“借呗”。
放贷门槛的准入条件将把个人信息是否完善、有没有逾期记录列入其内,甚至用户在支付宝的好友的逾期纪录或是信用危机,也会影响用户的“借呗”开通资格。
4,上市计划无限期搁置
去年12月份,马云在回应媒体时表示,“一家企业做到上市不难,但难的是有战略性的产品、战略性的愿景,以及对股东、员工的承诺。蚂蚁金服还没到考虑上市的时候,只是业务不错,阶段性成长很好。没有战略性的产品、业务和思考,上市都会很累,走不长久。”明确了蚂蚁金服虽然已经具备上市条件,但并不会贸然上市的信息,暗示当前的政策环境不利于上市的考虑。
5,网商银行承接“难民”
被关闭了“借呗”功能的用户以及未开通“借呗”的用户将被推荐或引导到蚂蚁金服的网商银行进行金融操作,作为弥补性政策,额度可能会提高,利息也会降低。据网友反映,近段时间很多人被强制转到了网商银行,当然利息也降低了不少。
6,声誉受损,用户丧失
很多用户由于未能满足调整后的条件而不得不对“借呗”说再见,这是显而易见的用户基数缩水,而2018年蚂蚁金服两番被约见和迫于政策所作出的业务调整,也都成为蚂蚁金服声誉受损的原因。
三,尴尬遇冰期,互金行业何时回暖?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监管机构都是对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抱着鼓励创新的态度,让市场先做起来再管理,甚至很多创新业务的政策法规,都是先有市场案例后,才出台的相关办法。比如,针对2012年开始高速发展的P2P、2015年的消费金融、2016年的”校园贷“以及后来的“现金贷”等,相应法律法规的出台都相对滞后。
历经了市场从萌芽到壮大、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现阶段,监管的靴子刚刚开始逐个落下,未来的金融业唯有合规和合理风控才是正道。
再回到蚂蚁金服。蚂蚁金服通过在重庆注册的两家网络小贷公司主体,分别从事“花呗”与“借呗”的互联网信贷业务。
网络小贷公司在经营上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它的经营范围,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全国范围进行放贷。这就是为什么BATJ等独角兽互联网公司纷纷成立网络小贷的原因。这些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线上产品达到全国经营的目的,其作用不亚于一家持有全国经营牌照的股份制银行。
其二是既可以通过自有资金对外放贷,同时也被允许从商业银行或股东方进行借款来扩充资本实力。但是各地金融局对此有上限要求:大部分地区金融局要求的上限是不超过资本金的1.5倍,个别地区如重庆金融局允许上限超过资本金的2倍,这也是为什么蚂蚁金服的两家信贷公司都在重庆注册的原因。
资产证券化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是一种合理利用了会计处理和法律处理的金融创新产品。但在当前金融系统去杠杆的大方针下,特别是大的货币政策收缩的前提下,一旦借新还旧的游戏不能继续,信用风险就可能集中发生。以蚂蚁金服的两款互联网小贷为例来说,理论上,只要有10%的用户违约,蚂蚁金服就有可能坐吃山空。
现金贷监管冲击波从2017年底延续至2018年初,对此,人们的观点并不一致。德邦证券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目前他们得到的口径是并没有暂停ABS产品;但也有业内人士称,无场景的消费信贷ABS确实现阶段被禁了;另外,还有市场人士表示,听说近期,蚂蚁金服的消费金融ABS可能会被放行。
有人说,现在的趋势是“让金融的回归金融,让互联网的归互联网”,但我认为,金融与互联网一经结合便再也难舍难分了。以“花呗”和“借呗”等为代表的网络小贷商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模式,重构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不但马云不会放弃、蚂蚁金服不会放弃,国家金融机构也不会将其永久冰封。国家当下在做的,只是在施展威力往这个已经大闹天宫许久的猴子头上戴上具有约束力的紧箍。
2018年,互联网金融已经迎来了“合规元年”,率先合规的平台将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并将出现在未来行业座次表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