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门股票 > 正文

热门股票

大明之东厂厂督(大明之厂公)

admin2022-12-18热门股票5
首辅高拱被张居正和冯保合谋赶跑后,另一名阁臣高仪也非常识趣的病故了。于是,张居正笑得可开心可开心了,他终于成了大明王朝正儿八经的内阁首辅,只要摆平了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这对孤儿寡母,那整个大明朝就他说了算

首辅高拱被张居正和冯保合谋赶跑后,另一名阁臣高仪也非常识趣的病故了。于是,张居正笑得可开心可开心了,他终于成了大明王朝正儿八经的内阁首辅,只要摆平了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这对孤儿寡母,那整个大明朝就他说了算。

终于!张居正可以施展自己多年的抱负,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了。若不然,连续经历了明武宗、明世宗和明穆宗三代庸主后,明朝真的已经是江河日下,日暮西山了。

客观的讲,张居正在起势阶段,虽然耍过手腕,使过阴招,阳谋阴谋都没少用。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张居正尽管颇具争议,但他的确算得上是一位胸怀壮志和忠君爱国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以不计毁誉甚至是奋不顾身的精神去剔除旧弊。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危机四伏和死气沉沉的大明帝国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甚至出现了“四海肃清、四夷臣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库寺积金四百万”的盛世迹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奇首辅。

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荆州府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人。他是明朝中后期最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六位内阁首辅,更是明朝最具争议的首辅。

在他的辅佐下,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闻名历史的“万历新政”。不过,张居正死后却遭到了万历皇帝的反攻倒算,甚至还差点儿被挫骨扬灰,令人感慨不已。

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湖北荆州的一户秀才家庭。其曾祖父在他出生前夜梦见一轮圆月照在水瓮里,然后有一只白龟从瓮里缓缓浮出。曾祖父认定这是大吉之兆,这只白龟就是自己的小曾孙,于是给他取了“白圭”的乳名。

出生后,张居正果然表现得与众不同,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记忆惊人,基本上达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他从三岁识字,五岁开蒙读书,八岁就能作诗,十岁便熟读经史子集,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1536年,十一岁的张神童参加童试便顺利晋级,立即就被当时的荆州知府李士翱看中。他断言此子日后必是国家的宰辅之才,并替他更名为“居正”。

第二年,张居正参加湖广的乡试,本应该顺利晋级的,可是却因为巡抚的阻挠而落榜。原因也很奇葩,顾璘担心他十二岁就中得举人刷新明朝记录,会太过一帆风顺反而难成大器,所以有意阻拦张居正其实是为了磨砺他。

展开全文

1540年,十五岁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了当地的乡试,丝毫没有辱没他神童的美誉。在张居正看来,这些考试根本没有难度,简直是手到擒来,soeasy!

1547年,二十二岁的张居正入京参加会试,轻而易举就取得了进士的身份。依照大明惯例,他被授予了翰林院编修的职位,开始在此熬资历空缺。

张居正在翰林院安安稳稳排号时,内阁中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厮杀。次辅严嵩联手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利用“河套之议”合谋诬陷首辅夏言,致使盛怒之下的嘉靖帝下旨处死了夏言,使之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处决的内阁首辅。

当时的张居正,非常同情夏言,非常痛恨严嵩。但是,才初出茅庐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微末小官而已,只能静静地看着,什么都做不了。

严嵩成为首辅后,开始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许多朝臣都是敢怒不敢言。二十出头的小编修张居正,竟然敢于向嘉靖帝上疏,他的《论时政疏》不仅痛陈了当前的官场贪腐、机构臃肿和痿痹横行等问题,还详细阐述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愿望。

可惜!当时的嘉靖皇帝正忙着嗑药、敬天、祭地、占卜和等“重要工作”,而对于江山社稷、百姓福祉、倭寇扰边等“非重要工作”却丝毫不上心。自然,他压根没工夫搭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

经过此事,张居正感觉很受伤,很受伤,真的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从此以后,张居正再也没有上过一次奏疏,因为他已经彻底失望了,既是对首辅严嵩的失望,更是对嘉靖皇帝的失望。

1562年,徐阶终于扳倒了严嵩,或者说嘉靖皇帝终于厌弃了严嵩这块油渍斑斑的抹布,希望扔掉重新更换一块新的抹布。受此影响,严嵩被罢黜后,徐阶担任了新的内阁首辅。

徐阶很快推荐张居正担任了裕王朱载侍读,也就是家庭教师。虽然,这个官职并不显赫,但却非常有潜力,之前的众多首辅们都是从这个岗位做起的。张居正也在此作为跳板,成功走近了裕王朱。

只是,那会儿的裕王还不是太子,更不被老爹嘉靖所宠爱,他的弟弟景王对他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张居正在这种背景下成为了裕王的侍读,还是存在极大的政治风险的。期间,有一个人比他的赌注更大,这个人就是高拱,和朱载垕建立了“如师如父”的关系。

1565年,随着景王朱载圳的过世,裕王的继位之路已经一马平川,再无险阻。而自诩仙人降世的嘉靖皇帝,也在两年后及时“得道成仙”了,还获得了“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这样拉风的谥号。

嘉靖死后,首辅徐阶负责起草遗诏,他秘密通知了张居正赶到西苑商议。之后,二人以嘉靖帝自己的口吻起草了一封遗诏,不仅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更加把“大礼议之争”期间所有被波及的官员统统昭雪,差点儿就把刚烟气的嘉靖给气活了。引用《嘉靖遗诏》中的一段内容:

朕以宗人入继大统,获奉宗庙四十五年。深惟享国久长,累朝未有。乃兹弗起,夫复何恨!但念朕远奉列圣之家法,近承皇考之身教,一念惓惓,本惟敬天助民是务,只缘多病,过求长生,遂致奸人乘机诳惑,祷是日举,土木岁兴,郊庙之祀不亲,明讲之仪久废,既违成宪,亦负初心。迩者天启朕衷,方图改彻,而据婴仄疾,补过无由,每思惟增愧恨。

之后,朱载垕登基称帝,史称明穆宗。于是,张居正的好运开始了,他很快被新帝擢升为吏部左侍郎。接着,张居正又成为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正式入阁参预机务。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连升数级,这在明朝历史上并不多见,真的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当时的内阁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徐阶的首辅之位稳如泰山,但实则却是暗流涌动。高拱仗着明穆宗的宠信,本就孤傲的性格更不加掩饰,开始不断挑战徐阶的首辅地位。据《明史·高拱传》记载:

阶虽为首辅,而拱自以帝旧臣,数与之抗,朴复助之,阶渐不能堪。

甚至于,高拱还变本加厉指使言官不断弹劾徐阶。对此,徐阶本人倒是显得非常坦然,毕竟“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自己也弹劾过别人,现今被人弹劾也是正常的。

但是,广大的朝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高拱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遭到了大范围的弹劾。一看势头不对,高拱只得主动辞职,回家避风头去了。

1568年,在击败了严嵩、朱厚熜、高拱等“武林高手”后,徐阶虽然已经“傲视群雄”,但真的太累了,于是他萌生了退意。而且,徐阶对于穆宗皇帝朱载也深为失望,于是主动要求回家养老。

徐阶离开内阁后,按照排名由李春芳继任了首辅一职,张居正则继续在内阁中担任阁臣。对于李春芳这个老好人,张居正虽然从内心瞧不上他,但两人倒也相安无事。

眼见徐阶退休,他的老对手高拱又重新杀回了

内阁,排名在张居正之前担任了次辅。作为矛盾的制造者,高拱一回到内阁就开始处处和李春芳作对,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让他腾出位置。

眼见高拱势大,而且得到了明穆宗的大力支持,张居正只得站在他的一边和李春芳作对。

李春芳深知,自己虽然高居首辅之位,但那是排队排来的,自己既没能力,又没后台,根本就不是高拱的对手。于是,他也延续了明朝官场一贯的做法,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直接上疏辞职了,为高拱让出了位子。

高拱这个人能力不小,心眼却不大,报复心还极重,他掌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复徐阶。当然了,徐阶本身也不是无缝的蛋,他退休后纵容族人和家仆圈地占田,搞得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据《皇明史概》记载:

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于是,高拱开始唆使门生故吏和言官御史搜罗证据,对徐阶进行了大肆的弹劾,甚至还把徐阶的两个儿子定罪后流放边地。

对此,张居正从内心是比较反感的。他认为,人家徐老头儿都已经退休了,你再翻旧账就显得太局气和不地道,于是小心翼翼的劝说高拱算了。高拱非但不领情,反而坚持认为张居正是徐阶安插在内阁中的代理人,两人的关系更加敏感。

在明穆宗的支持下,高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且颇具成效。可见,高拱在治国和理政方面的确是一把好手,对于实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伴随着他成绩的取得,高拱更加的嚣张跋扈,看谁都不顺眼,见谁都找茬。

张居正是何等聪明之人,看到现在的内阁中高拱一人独大,但凡他看不顺眼的都赶跑了,那下一个目标只能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很容易,张居正就找到了冯保做自己的盟友。那么,冯保是何许人也?答:冯保是一个太监,一个有野心的太监,一个有野心且极度仇恨高拱的太监。

在明朝的宦官体系中,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权势最大,是太监中的老大,就好比是内阁中的首辅一样。这个职位对所有太监都有吸引力,尤其是冯保更加惦记,可是屡次都被高拱给搅黄了。

第一次,高拱在裕王朱载垕面前进言,说冯保是嘉靖安插在王府的耳目,必须提防。第二次,隆庆元年时冯保已经提督东厂,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最佳人选,但高拱却坚持推荐了陈洪。第三次,在陈洪被罢职后,高拱还是不推荐冯保接任掌印太监,反而推荐了尚膳监的孟冲补缺。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掌印太监不是应该由皇帝本人任命吗,为何会由高拱推荐呢?因为,明穆宗对于他的这位高老师实在是太信任了,以至于纳什么妃嫔,选什么太监,都由高拱一人说了算。

显然,对张居正和冯保而言,高拱是他俩共同的敌人,于是一拍即合,结成了“倒高同盟”。目标也很明确,一个要内阁首辅的位子,一个要掌印太监的位子。

秘密结盟后,张居正开始蛰伏起来,处处唯高拱马首是瞻,静静等待那个一击而中的机会出现。

1572年,窝窝囊囊毫无主见的明穆宗驾崩后,年仅十岁的太子朱翊钧继位称帝。高拱在口无遮拦之下,还以为是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朱载垕,竟然说出“十岁孩童何以治国”的大不敬之言。

很快,这句话经由张居正和冯保的联合演绎,传到后宫的孤儿寡母耳中时已经彻底变了味。李太后和小万历当即就吓哭了,只得找来“大伴”冯保想办法,就这样,冯保按照张居正教他的台词背了出来。

第二天,首辅高拱像往常一样入宫参加廷议,可还没面圣呢就被拦在了会极门,接到一道懿旨:

大学士高拱擅权乱政,竟不许皇帝自专,令我母子惊惧。着高拱回籍闲住,不准停留!

跪接完懿旨,高拱当即就傻了。他知道,自己被暗算了,被张居正暗算了,因为冯保一介太监,绝不可能有此等智商和手段。愿赌服输的道理高拱懂,自己曾经收拾过别人,今天被人收拾了,所以他尽管有遗憾,但是没有怨言,打包行李回老家了。

客观的讲,高拱的确脾气太大,傲气太重,但他却是一个称职的内阁首辅。可以这么讲,因为有高拱在而使得大明的内阁不太平,又因为有高拱在而使得大明的江山太平。

无论如何,此后的大明王朝该轮到张居正张首辅拍板了!当时的万历是小毛孩儿,得益于李太后和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成为首辅后不久就被加封左柱国,进中极殿大学士。

自此开始,张居正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开始推行他筹谋许久的改革,史称“张居正改革”。他的改革非常系统,主要涉及“重诏令、省议论、振纲纪、固邦本、核名实、饬武备”六个方面,核心是整饬吏治和振军强兵,目的是为了实现明朝的中兴。

张居正改革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更讲求实效,讲求落实。而且从内阁开始,还会自下进行层层的考核,颇有现代社会的“绩效考核”雏形,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沓延绵现象,大幅度提升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

不过,就在一系列的改革刚刚铺开并初见成效之时,张居正的父亲过世了。依照大明祖制,任何官员都需要回乡丁忧,守制三年。凭借张居正此刻的权势地位,凭借他与李太后和冯保的关系,他在三年后复任首辅是分分钟的事。

但是,改革刚刚起步,如果此时归乡丁忧,无异于是釜底抽薪,所以张居正坚决不能离开。于是,他只得和李太后、小皇帝上演了一出“夺情大戏”,而且是自编自导自演。

张居正首先上疏万历帝,提出要辞官归乡为父亲守制。接着,万历下旨慰留,张首辅坚决不允。最后,李太后下懿旨“夺情”,要求张首辅以国事为重,节哀继续辅政。于是,一出出戏演完后,张首辅“无奈”的遵旨。

随着朱翊钧的日益长大,这个小皇帝也学会花钱了,他向户部直接索要银两以改善自己的御膳,还对于宫殿提出了修缮要求。

张首辅也没客气,直接封驳并上疏据理力争,说国家的状况刚刚初见好转,但远未到享受和挥霍的时候,还请陛下继续保持节约的优良传统。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不仅如此,张居正索性连宫中的日常娱乐开销也给减免了。而后,他还叫停了重修慈庆宫和慈宁宫的工程,继续要求万历皇帝艰苦朴素,能省则省。

朱皇帝虽然不太开心,但是想想人家张首辅说得也在理,而且自己的老妈李太后也非常支持张居正,于是也就忍了。安抚好孤儿寡母,张居正又正式下令推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的两税法之后,又一次重大的赋税改革举措,影响非常的深远。它大力简化了之前的赋役,使之“统而合一”,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和不公的赋役制度,甚至显现出了“摊丁入亩”的迹象,为后来清雍正朝时期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可惜,像历史上的一系列变法一样,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张居正的改革力度也显得太大。很快,改革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声浪,张居正在位时还能强力弹压这些反对。

但是!在“一条鞭法”刚刚推行的第二年,张居正就在首辅任上过世了,享年仅仅五十七岁。万历皇帝非常悲恸,痛哭流涕地下旨追赠其上柱国,赐谥号“文忠”。据《明史·张居正传》记载: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至是,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但是,刚刚风光大葬完,就在张居正的尸骨未寒之时,对他的反攻倒算就很快开始了。

顽固派们将矛头对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纷纷上疏反对,希望以此作为突破口,彻底将张居正及其一系列的变法统统废除。

而此时的明神宗万历,已经是二十岁的成年小伙。登基以来一直就被张居正压着,今天终于能行使自己乾纲独断的权力了,于是他很快就下令取消“一条鞭法”。

万历皇帝的此举,无疑在向所有人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朱皇帝并不是完全支持张居正的改革。甚至于,就连张居正这个人也早就被万历厌弃了。

很快,对于张居正铺天盖地的弹劾接踵而至。什么为子不孝、为臣不忠、排斥异己、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生活糜烂……。对于这么多的弹劾内容,万历一开始并不相信。在他看来,张居正张老师虽然严厉,但他学问突出、能力超强、人品正直、公正清廉。

但是!随着很多弹劾内容被一一证实,万历懵了,原来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张首辅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神圣和那么高大。

张居正的儿子张敬修、张嗣修、张燮修、张简修、张允秋和张静修,六子无一例外统统都是进士。当然,都是张居正通过暗箱操作而徇私舞弊得来的。

而且,据很多史料记载,张居正生前的生活确实非常奢靡,而且还沉溺女色。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送给张居正十几个江南的美女,被他照单全收后统统放在了自家的后院。

最夸张的一点,张首辅有一个无比拉风的交通工具——轿子!乍一看,一顶轿子而已,能有多拉风呢?如果这样想,你就太low了,太没见识了。

张居正乘坐的轿子需要三十二人抬,轿子分为书房、卧室和卫生间,而且还有两个佣人负责端茶倒水。张居正张首辅可以在轿子里办公、会客和休息。一句话,这顶轿子除了不能起飞以外,其余功能完全可以堪比特朗普的空军一号。

当这些大事小情都被万历皇帝知晓后,他愤怒了!他发狂了!张居正天天教育我要勤俭节约,要洁身自好,要远离女色,可他自己倒是一点儿都没闲着,又是敛财又是泡妞。敢情,这些年来就苦了我一个人啊?

万历下旨,查抄张居正的府邸,当即就搜出了三十多万两白银。这个数字,虽然不能与清朝的和珅和大人相提并论,不能与今天的很多贪官相提并论,可是,这也绝对不是一个廉洁官员该有的家产。

万历十一年三月,朱翊钧下旨剥夺张居正的“上柱国”和“太师”头衔,还下令追夺他“文忠公“的谥号。同时,罢免了一大批张居正留下的朝臣和故吏。

即便如此,万历皇帝还不解气,又下旨要将张居正挖出来鞭尸,以宣泄自己被欺压几十年的心头之恨。幸亏,李太后好说歹说才勉强拦住,保住了张居正的坟墓。

1622年,已经是大厦将倾无可挽回的朱明王朝,才想起了当年革新变法的首辅张居正。天启皇帝朱由校在木匠工作之余,下旨恢复了张居正的一切官职和待遇,算是为他彻底昭雪平反了。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予以居正救时似姚崇,偏激则似赵普,专政似霍光,刚鸷则类安石。假令天假之年,长辔获骋,则吏道杂而多端,治术疵而不醇。斯岂贞观之房、杜,而元佑之司马乎?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